獭祭鱼

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´_>`

阅前感——性别是条毛毛虫


托腮,想去买这本书来看看。

什么渠道为我所知——忘记看哪里的青少年七八唠嗑八九磨叽然后又谁谁抖机灵推出来的。

这本书又关于什么—— “追问我们的男女观念,追问文化的性别迷思,追问对那些打破性别樊篱者的惩罚,追问那些盲从性别成规者所付出的代价”。选自百度百科。

这书为什么吸引我——

好问题,一言概之是因为不认同当前的世俗性别。

具体说来,便有几件芝麻蒜皮的小事:

一次语文课上的正好,老师偶然间提到她蛮喜欢的作家周国平先生有次来我们学校演讲,她当时很失望,因为她心里的他应该就像他的文字一样是一个蛮“硬朗”的“爷们”,而她看不惯他细声细气有时摆摆手指头的挺柔美的姿态。

说完,她还故作姿态地比划了一番,全班哄然大笑。

好几年前的到访,我算是无缘面见,而对于他的印象。只读过他的“安静”和“人与永恒”,用来借鉴议论文笔法和打发闲余;然后知道他还是名哲学家,对尼采颇有深究;原先似乎也是名女权主义者,但又说过类似“假如一个女人不是一位贤妻良母,那她在我眼里的魅力就会减半。”这样的话。

了解不深,想起这事儿只是困惑老师的态度和同学的态度。

他们笑什么。

我盯着大家的脸看,我盯着老师的下巴。

同学的嘴角有的抿着讽刺,有的空无一物。这是老师排演得比较成功的一出戏,无伤大雅的玩笑话,一点也不背离普世价值观。继续加固着男性应当怎么怎么的沉重的枷锁,借用尚未消散的传统社会性意识,抛出一个“笑点”,潜移默化的年轻人也能领悟,不懂的也紧趋主流——“哈哈哈,真好笑。”

心底泛凉,莫名庆幸这是个男权社会。至少我既可以打扮得美哒哒的,光摆弄一头长发就能玩一百种花样;也可以打扮得酷酷的,短发,黑白灰,利落,低音炮。

另一件事儿是,在网路上撒丫子乱窜的我近年来瞧见了这样的变化轨迹。约摸11,12年的时候,单就贴吧来看,同性恋群体也是恪守着刻板的“异性”交往模式,分攻受啊分TP,少的可怜的0.5和H,有,别人也要纠缠地问你倾向,就想要摆准“位置”一样。

而最近风向一转,分吗?继续分,好多人的根据还是头发长短,但莫名大家又崇尚起“真正”的女孩子和女孩子的恋爱,开始支持ppl抨击tp的内讧。诶这点真喜欢姬圈,各位呼吁分个屁,小姐姐都还舔不赢,大家爱咋咋地。

很困惑,宽泛的les圈阶层分布太广,眼界高低宽窄各不一。但总的来说,由于我糟糕透顶的人际交往能力,我基本没有从窥屏中领悟出什么只属于“同类”的人生哲理,或者邂逅什么灵魂伴侣。

了解世俗百态的心理翻了翻后,啧啧感叹几声,继续做我的三好学生,像那自习室的雕塑,像那图书馆的幽灵。

毕竟立志在经济独立天高地阔前要摒除二心——谁也撬不开俺的保险柜,有闲心想这些肯定是作业太少了吧哈哈哈。

胡诌乱扯多了几句,总之由于不认同上述事例呈现的多种观点,其实也就一种,刻板印象。而自己理的头绪也没什么严谨的准头,所以我想看看这本书。

期望这书带给我啥——又一条可供选择的路,严谨的理论依据与醍醐灌顶的功效。

毕竟现在我琢磨出的只是,我们的生理性别是随机的,但谁也不能规定你应该像个“女”孩一样或应该像个“男”孩一样。诸如女汉子、娘娘腔和男人婆此类的词都是历史糟粕。女权是平权。女性也不应该刻追求以“男性”的姿态登上高位。男性在不应物化女性的同时女性也不该肤浅地一昧“索要”权利。

但这每个论点都会引发一场争论,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遵从二分法的前提,有时就像秀才遇到兵一样无奈憋屈。

但其实,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去做,也很少有谁能真正阻拦你。只要你真的想,那就会花十倍心思琢磨它,百倍工夫践行它。

中国大陆同性恋没有法律保障,那你可以移民国外,只要在我们心里,带不走的过去抵不上输不起的将来。

一些人看不惯你不合当地审美的姿态,那我们也可以走的更远,去更包容开放多元的地方,只要三观正一定不缺同路人。

关键是,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舍弃这么多?真令人不甘。

所以,我期望从中再得到一份别人抽丝剥茧出的珍贵卷轴,关于“LGBT”、“性别”乃至“人性”的缜密推理。完善我的见解,支撑我的信念。

唉呀呀,这么寻思来,我得立马去借来翻翻,干货实在的话就买来看看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评论
热度(3)
©獭祭鱼 | Powered by LOFTER